所 见
[清]袁枚
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a。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(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《语文》三年级上册)
注释
a振:回荡。林樾(yuè):道旁的树荫。
解析
牧童骑着黄牛,响亮的歌声在树荫间回荡。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,就一下子停止了唱歌,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。
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,赞美了小牧童的机灵可爱,语言质朴,创意新颖,描写生动,富有童趣。
一二句描写小牧童高坐牛背、大声唱歌的动作,“骑”字写出了他的散漫和悠闲,“振”字写出了他的轻松、无忧无虑。第三句写小牧童的心理,为后面的动作描写做铺垫。第四句是由动到静、由行到停的变化,写得既突然又自然,把孩子的贪玩和机灵写得活灵活现。诗句到这里戛然而止,后面牧童有没有捉到蝉、怎么捉的,都不再叙述,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。
全诗纯用白描手法,语言明白如话,格律自由,形象自然生动,情节有起有伏,让人如临其境。
作者小传
袁枚(1716年—1798年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诗人、散文家、美食评论家。他是乾隆时期的官员,四十岁就告老还乡,收了很多徒弟,倡导妇女也要学习。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“乾隆三大家”。文与纪晓岚齐名,时称“南袁北纪”。